HB省L先生,在2022年误入名为“九州”的投资平台。该平台主要投资项目是以合同的方式来投资项目。合同中明确约定保本保息。并且在一开始投资的前几天,都有相应的利息并都能成功提现。L先生在提现过几次后,对平台放下心来,加上平台内签订的合同都约定保本保息的情况下,L先生开始追加投资。殊不知此时就真正踏入了骗子的圈套里。因为平台上所签订的合同其实没有法律效力,甚至合同一方的当事人公章都是PS或借名其他知名公司的公章。所以L先生看到形式上完整的合同,并不代表本身着合同就一定具有法律效力。
过了一段时间,平台突然打不开了,之前在账户的未提现的利息和本金也都无法提现了。此时L先生明白自己被骗了。但因为这类平台上有所谓的合同,所以L先生当地公安建议L先生先进行民事诉讼,法院不予受理再找公安。L先生在了解到本律师曾主办过多例网络诈骗追回的案件后,委托本律师进行处理。幸不辱命,该案目前已经进行了执行还款的环节。
律师提醒:虽然本案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,但是不代表公安的观点是正确的。公安本身并没有对案涉合同进行实质审查,而是仅仅通过形式审查就认为应当前往法院处理。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根据的。若公安以此理由拒绝受害人的报案,受害人应该告知公安案涉合同实质为假合同,对方属于诈骗而要求立案。如果公安态度强硬不予立案,可以通过警务监督等方式进行投诉。
如有相关法律咨询需要,欢迎私信或电联本律师。